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永胜县羊坪乡绿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见闻

2019

01/10

11:10

来源

云南网

永胜县羊坪水库是我省重点水利工程之一,兼具供水、灌溉、防洪、发电等价值。保护库区、保护生态,对羊坪乡而言,显得格外重要。“无论发展什么,无论是库区,还是库边山区,保护生态是全乡最先考虑的因素。”羊坪乡纪委副书记卢兴告诉记者。

00300304156_0fb19505.jpg

  羊坪乡羊坪村麦架坪中社,全村19户,有13户被认定为贫困户,曾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村,如今却已经摇身一变,实现全部脱贫出列,成为美丽彝村,是乡里典型的脱贫示范村、绿色发展村。卢兴曾担任过9年的羊坪村委会书记,对于这个山村,卢兴再熟悉不过:“自开展脱贫攻坚,这个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水库公路往上,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一路爬坡进入大山深处,便来到了接近山顶的麦架坪村。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村口绘制的“彝族风情”绘画墙,以及崭新的厕所,宽大的垃圾池。整洁的水泥路直通家家户户,村里几乎都盖起了新房。“2000年,我担任村委会书记的时候来到这里,家家户户还是黄板房、木楞房,也就基本达到温饱水平。”卢兴告诉记者,村子海拔3000米左右,耕地缺乏、粮食难种、交通不便等现实,严重制约了村子的发展。

  “以前,一家人盘地,就种些玉米、土豆、蔓菁,都不够一家人吃,大米只能用玉米和土豆去换,煮饭的时候还要掺一些玉米。只有过年过节才舍得吃一顿纯白米饭、吃一顿肉!”村民阿中日农回想起以前的苦日子,依旧感慨万千,他说那时候“一个黄板房、一匹马、十几亩旱地”就是家里全部的资产。如今,阿中日农家里种了8亩多重楼,养了14头牛,建起了楼房。儿子儿媳去县城打工,老伴也去县城帮忙照顾孙子,一家人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阿中日农说,自己一个人在家难免孤独,但心里很充实,相同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今却是完全不同的感觉,看着家里的变化,有了更多盼头,再苦再累也觉得幸福。

  阿中日农的14头牛就放养在山上,村里家家户户或多或少都养有牛。卢兴说,村背后山顶上是辽阔的高山草甸,杜鹃花盛开的季节,风景就好似丽江老君山景区的格拉丹。

  阿中日农是村里最早一批尝试种植重楼的人。9年前,他开始热衷于往山上跑,挖野生重楼种进菜园。到2014年,他已经发展到400多株。此后,扶贫工作的开展为他插上了致富的翅膀,几轮免费发放重楼苗、重楼种植补助的实行,让阿中日农的重楼种植规模迅速发展了起来。“整片菜地,基本都是重楼!”阿中日农指着菜地说,“我的重楼已经有6000株左右,2017年8月还卖了1660株,收入6.8万元。目前,自己还在育苗,如果顺利,明年可以育出3600株左右。”

  依靠帮扶政策,麦架坪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起了重楼。“我是从2014年免费领苗开始种重楼的,大概种了0.5亩,去年卖得1万多元。如今育有2公斤苗,有6000多株。”村民阿鲁尔哈说,这批苗计划自己移栽。他认为,相比买苗种,自己育苗更划算,既可以卖苗,又可以移栽,规模发展。

  “麦架坪村发展药材种植是羊坪乡发展绿色产业的一个缩影。”卢兴介绍,羊坪乡林地面积广阔,达1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0%。乡党委、政府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生态立乡”的发展思路,在脱贫攻坚战中,大力发展核桃、花椒、雪桃、中药材等发展前景良好的生态产业。2014年以来,全乡共退耕还林16464.8亩,其中建档立卡户854户,共退8761.8亩。在做好环境保护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