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永仁县中和镇他的苴村马耙田基地里一派繁忙,在一片“叽叽喳喳”声中,工作人员把从脱温室里培育2个多月的21000余只小鸡仔,装上一辆辆卡车,运往村民“易地搬迁”安置点的新鸡舍里。
作为一个深度贫困村,过去,他的苴村交通不便,环境相对闭塞,村民的经济意识不强,难以找到适合发展的长远产业。为帮助群众走上致富路,他的苴党总支多方调查研究,决定利用该村有种养殖基地、群众熟悉土鸡饲养和当地绿水青山、生态良好优势,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互联网模式,引进彝人农夫养殖有限公司,以利益联结形式,以公司和集体示范养殖先行先试,再在农户中逐步推开的办法,开展合作养殖“山窝鸡”,实现农户和公司双赢,以此实现村集体资产盘活、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目的。
“这些小鸡苗经过脱温,长得很壮实。现在让它们到大棚里简单适应之后,小鸡仔就能到基地的果树下自由生长了”,公司技术人员说道。
“能为脱贫攻坚做点实事,我非常高兴”,彝人农夫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伍加望说。“他的苴村确实比较偏远,刚开始没有考虑到这里发展,但到了这里后,发现这里山好水好、人热情朴实,又有这么一个良好的基地和优越的天然条件,是一个养殖山窝鸡的好地方。”
谈到未来发展前景,伍加望充满自信:“这里养殖的山窝鸡和山窝蛋品质相当好,从这里的养殖条件来说,呼吸的是富含负氧离子的新鲜空气,饮用的是山泉水,吃的是本地产的五谷杂粮。预计今年4月左右,就能顺利产山窝蛋了,初步估算,一只鸡每年可为农户带来100元左右的纯收入。”
小鸡仔“搬家”,该村党总支书记李俊算最忙的人,自从鸡苗到了他的苴村,他就三天两头往鸡舍跑,观察小鸡长势。他高兴地说:“小鸡仔正孕育着他的苴村群众增收的新希望。”
评论
热门评论
{{ value.nickname }}
回复{{ value.parent.nick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