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沃蓝莓、麟珑微藻、茨营海鲜菇、堂生蔬菜、高原爨鸡、红源调味品等高原特色农产品,现已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金字招牌”。短短几年,麒麟区高原特色农业渐渐形成了产业特色鲜明、装备现代化、生产集约化、管理科学化、服务社会化的现代农业体系,走出了一条高原特色农业快速发展之路。
调整结构 让布局“优”起来
素有“滇东粮仓”之称的麒麟区,如何加快资源优势转换,让农业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为此,麒麟区围绕资源优势,大力调整结构,在提高农产品核心竞争力上做文章。6月,当越州镇佳沃蓝莓成熟时,笔者来到基地。一排排绿油油的蓝莓植株长势旺盛,齐腰深的灌木枝条上缀满或蓝或绿的果子。当时的蓝莓基地收购价达到80元/公斤,产品销往上海、北京、深圳一线城市的销售价格在200—300元/公斤。
作为世界500强企业联想控股佳沃集团,2014年10月入驻麒麟区越州镇,按照全球化布局、全产业链运营、全程可追溯的“三全模式”理念,快速推进蓝莓全产业链项目,全力打造中国蓝莓之都。目前,项目已投资3.74亿元,建成核心示范种苗基地1500亩,建成国家级蓝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蓝莓冷链物流中心,辐射带动麒麟区发展蓝莓种植1万亩。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布局。通过打通产业链,麒麟区引导原来分散、无序的传统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发展。现在,麒麟区完成了以“三叶三花三果”为主的九大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布局。联想佳沃蓝莓产业园、潇湘特色水果园、麒麟水乡精品荷花园“三大园区”成为重点。全区初步形成了1万亩花卉苗木、2万亩高端水果、3万亩蚕桑、3万亩外销蔬菜、10万亩烤烟、10万亩优质粮食的农业产业格局。
培育主体 让龙头“舞”起来
与农业产业化发达地区相比,麒麟区存在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偏少、科技含量低、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等问题。为此,麒麟区花力气引进龙头企业,精心培育壮大本土市场主体。麒麟区茨营镇先后引进香港乐颐、深圳绿联、广东堂生、深圳茂雄、益丰等5家农业龙头企业进驻。投资2亿元完成7个蔬菜基地的生产、加工等现代化配套设施建设。
而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茨营镇高原特色蔬菜产业发展带动周边地区3000多户农民参加蔬菜种植企业和合作社的蔬菜生产,实现年产各种蔬菜1.4万多吨,产值3.2亿元。有了龙头企业,麒麟区特色农业逐步形成市场连企业、带基地、促农户的发展模式。
现在,当你走进曲靖市隆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蔬菜种植基地,只见一排排整齐的蔬菜大棚上架设着标准化的水肥喷灌设施,菜畦里的油麦菜、上海青、卷心菜长势均匀整齐。曲靖市隆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现已建成现代蔬菜基地6500亩,时鲜水果园20亩,生态观光园20亩,市民体验园40亩。同时注册了“堂生蔬菜”牌商标,菜心、芥蓝两个农产品品牌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产品销售网络遍布广州、深圳及港、澳、台等地。
流转土地 让特色“兴”起来
发展现代高原特色农业,就必须走规模化之路。经过几年的实践,麒麟区推进土地流转,推动适度规模经营,以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大力促进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该区先后引进勇记供港蔬菜、超康欧克蔬菜、红葱基地3个项目进驻麒麟区越州镇,共流转土地6000余亩;由企业对周边农户提供务工技能培训及生产技术培训,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基地务工,实行标准化生产、订单式收购,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增收致富。
短短几年,麒麟区按照“稳定所有权、放活经营权”的原则,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多元方式流转承包地98493.66亩,建立科技示范基地35个,建设优质种业基地6个、农业科技示范园19个,建成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14.6万亩、设施农业8550亩、休闲观光农业7500亩,发展订单农业18万亩。今年1至9月,全区完成特色经作种植382425亩,实现产值12.06亿元。
评论
热门评论
{{ value.nickname }}
回复{{ value.parent.nick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