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通海蔬菜“嫁”海外 一公司去年卖了4000万吨

2018

08/14

13:54

来源

都市时报

  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玉溪市通海县的蔬菜推广也打得火热,已出现在异国他乡的餐桌上。目前,通海蔬菜产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并开创了打通海品牌、种全省土地、卖全国和世界市场的格局,产品销往中国及世界130多个大中城市。

  一家蔬菜公司去年销售额达5亿

  “我们供应的以脱水萝卜为主的脱水蔬菜,占日本市场的30%、中国台湾市场的80%、韩国市场的80%。” 通海高原农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应芸介绍。走进该公司生产车间,几十个工人正在生产一定规格的萝卜丝,这些萝卜丝是专供日本市场的。在冷库车间,大蒜、洋葱、萝卜、玉米等新鲜蔬菜正在装卸,准备从磨憨口岸运往国外。

  通海高原农产品有限公司只是通海蔬菜产业中的一个缩影,去年,专供越南、泰国、新加坡等国家的蔬菜就有4000万吨。公司已形成了标准的组织化生产模式,即“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标准+管理”的产业化运行机制。企业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市场,肩负着蔬菜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生产的使命,企业与菜农是利益紧密结合的共同体,只有把菜农组织、调动起来,按照市场的需求去生产,最终才能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该公司2007年通过了日本农林水产省有机JAS产品认证和HACCP管理体系认证并保持有效运行,保证了产品质量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公司对东亚、东南亚农产品进口国家相关进口检疫要求十分熟悉,更使得产品在日本、韩国、越南、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公司在柬埔寨已投资设立了“高原国际农业(柬埔寨)有限公司”,进一步缩短销售环节,更加直接的了解国际市场的最新信息,逐步建立公司自主控制的销售渠道,实现增强出口创汇能力的目标。

  公司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整合自身多年积累的品质控制、市场信息、营销网络3大优势,以龙头企业整合产业链上的各环节,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出口、通关和外销环节形成了一条龙服务,更好地发挥农户、龙头企业、小规模经纪人各自的特长,能做到优势互补。2010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497万元,创汇712万美元,至2017年公司已实现销售收入50622万元,创汇6800万美元。

  产品销往全国及世界130多个大中城市

  通海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酱菜产业支撑,上个世纪90年代蔬菜产业就已成为通海县支柱产业,每年从这里运出去的蔬菜瓜果不计其数。

  通海县委书记卢维江介绍,经过近20年的发展,通海县走出了一条“软规模化”蔬菜产业发展之路,它最大的优势是每家每户种一两亩蔬菜,船小好掉头,应对市场变化和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强。由于菜农多,“通海蔬菜”在市场上也有规模竞争优势,每家每户通过种菜使土地得到有效利用,农民有了稳定收入,就业和增收等问题都解决了。同时,蔬菜产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并开创了打通海品牌、种全省土地、卖全国和世界市场的格局。

  因为通海县农民人均耕地不足0.7亩,全县在发展蔬菜产业时,从人多地少的县情出发,充分发挥农民精耕细作的传统优势,在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下,通过高度组织化生产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全县约70%的耕地均建设成为出口农产品种植基地,最终实现了蔬菜产业的“软规模化”发展。

  目前,通海已成为云南省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县和西南地区蔬菜集散地。现在,通海蔬菜种植品种已发展到五大类100多种,其中,有数十个产品获得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认证和HACCP质量认证,产品销往全国及世界130多个大中城市。

  2017年通海种植蔬菜34.67万亩、总产13.62亿公斤、产值19.75亿元。2018年上半年,农产品出口额为4.7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1%。出口保鲜蔬菜品种主要有西兰花、花椰菜、荷兰豆、甜豆、菜心、卷心菜、白菜等,还有萝卜丝的加工。

  如今,通海的农产品每天都在源源不断地出口到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成为当地民众生活中和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从某种意义上说,目前通海出口创汇农业已成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演绎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鲜活样本。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