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升高,野生菌采集、交易、食用等活动日渐频繁,为有效防范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我市从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开展野生菌制售行为专项治理、做好应急救治及处置等方面做好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舌尖安全”。
强化组织领导,落实防控责任。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将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作为当前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强化组织领导,召开专题会议,进一步明确和落实防控责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制定周密防控方案,采取有效防控救治措施,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加大宣传,切实提高群众防范意识。重点在野生菌生产加工企业、学校、各类农贸市场、村(社区)等地,通过发布预警公告、播放农村广播、发送提示短信、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广泛宣传野生菌中毒危害及科普知识,实行宣传工作包保责任制,组织发动监管人员、乡镇干部、乡村医生、协管员和信息员等“到村、到组、到户”,“进校门、进家门”,广泛开展野生菌危害、识别和食物中毒事故应急处置等野生菌中毒防治宣传,力求家喻户晓,提高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强化监管措施,严密防控风险隐患。严禁学校、集体食堂、单位食堂加工食用野生菌;组织开展专项治理和拉网式检查,排查安全风险隐患;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力度,针对销售、采购、加工制作有毒野生菌导致的严重后果,开展案例警示教育;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食物中毒防控意识、知识和措施,督促其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对野生菌交易市场日常巡查,对有毒菌种、难以识别菌种、风险隐患较大菌种,坚决收缴和销毁,杜绝流向餐桌。在集贸市场、野生菌交易场所等重点区域,集中开展野生菌快速检测工作,抽检和巡查实现日常化、常态化,让监管跑在风险隐患前面。
协调联动,切实做好应急救治和处置工作。以抢救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任务,加强对疾控、医疗部门特别是乡镇卫生院、村(社区)卫生室医务人员野生菌中毒的诊治技术和抢救手段培训,做好救治野生菌中毒的急救药品、器械和人员的准备工作,提高医疗机构快速、有序、准确、高效处置野生菌中毒的能力,确保中毒人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降低死亡率;严格执行值班和报告制度,畅通信息渠道,加强信息沟通。提前做好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各项准备工作,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妥善处置。
评论
热门评论
{{ value.nickname }}
回复{{ value.parent.nick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