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土三七”放倒老汉 引发肝衰竭

2018

01/30

16:52

来源

苏州都市网

姑苏晚报讯(记者 陆珏)轻信村里“大师”开的土方,老汉喝了两个月,不仅身体没好,还查出了肝衰竭。苏大附一院感染病科主任、肝病专家甘建和教授表示,这样的事件绝非个例,中药也不能随便服用,在恰当的时机选择合适的药物才是延年益寿之道。

据了解,家住苏北农村的谭老汉患轻度脑梗,他担心自己病情加重成偏瘫,便在村里的“中药大师”那寻得一个药方。据“大师”说,这药方里含赛人参的“三七”,活血化瘀效果好,吃完保证神清气爽。

谁料,服用该“汤药”两个月后,谭老汉自觉肚子越来越大,脸色也越来越黄,并出现了厌食、乏力等不适症状。直至腹胀腹痛难忍,到当地医院一检查竟被告知肝衰竭。他和家人一时震惊不已。

家属带着老汉急忙求诊于苏大附一院感染病科,肝病专家甘建和教授团队收治了谭老汉。看罢当地的检查结果,甘教授便问老汉,最近两三个月内是否吃过中草药、药酒或偏方。听到这,谭老汉这才反应过来,

问题可能出在那个土方汤药。

甘建和教授和老汉家属细细研究,终于发现,原来老汉吃的是“土三七”并非真正的“三七”,最终被诊断为“肝小静脉闭塞病”又称“肝窦阻塞综合征”。经一个多月治疗,谭老汉的病情终于峰回路转,目前情况稳定已出院回家。

“特别是在冬天,有些市民热衷于滋补,像谭老汉这样的病例我们经常遇到。”甘教授特别提醒,服用中药可不能抱着“佛系”的心态,有时差之毫厘就会谬以千里,需掌握其禁忌。比如,服用中药时应注意避免可能导致肝损的药物。用药前,首先必须告知医生是否存在基础疾病或特异体质,特别是病毒性肝炎等肝脏疾病及药物过敏史。

“必须清楚自己服用的是哪些品种的中药,方子和中药均要从正规渠道获得,记得保存好药方。”而无方的中药最好不要服用,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盲目相信所谓“大师”的“灵丹妙药”。

小贴士:

“三七”“土三七”

一字之差险丢命。

“三七”属五加科植物,主产于云南文山及广西田阳,又称“田三七”“文三七”,有止血强心、散瘀生津、消肿止痛之良效,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常规剂量服用,安全无副作用,常作为活血滋补的佳品,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外伤、疼痛等治疗中。

“土三七”又称“菊三七”“三七草”,实为菊科,一年多生的草本植物,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栽培。虽说也有一定的止血、散瘀、消肿止痛的功效,但因其根茎中含有吡咯烷生物碱成分,故毒性大增,被人误服后会导致肝窦和肝小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坏死,引起门静脉高压,出现肝大、腹痛、黄疸、顽固性腹水。这些损失一旦形成,大多不可逆且无特效治疗方法,故多数最终发展为肝衰竭。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