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5元一根,小的3元一根。”春节期间,泸水市上江镇大练地村的甘蔗摊点上,村民何湾海一边向顾客介绍价格,一边帮顾客选好甘蔗,削好皮。
前年,何湾海把家里的4亩水田改种水果甘蔗,两年收入6万多元,盖起了两层小楼,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大练地村土地广、水源多、光照足,适合甘蔗生长。近年来,随着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推进怒江新城建设,职教中心、中医院、城墙坝易地扶贫搬迁点等项目在大练地村落地,给大练地村群众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拓宽增收来源带来了良机。
“金六二级公路就在村口,交通方便。工人多,来往的人多,有好东西不愁卖。”大练地村主任褚文华说,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看准了这一优势,积极推广种植水果甘蔗,开辟新的增收途径。
“种稻谷,一亩一年的收入也就2000元,而一亩甘蔗,只要管理得好,一年可以收入1.5万元,很划算。”褚文华告诉记者,全村水果甘蔗种植面积达400多亩,年收入600万元,甘蔗已成为村民脱贫增收的支柱产业。
泸水市大兴地镇四排拉多村妇女和花妞来职教中心打工,看到大练地种甘蔗赚钱快。去年租了3亩地,辛勤耕种,除去租金,一年挣了3万元。
“种甘蔗很累,但只要能挣到钱,再累我也挨得住。我们就怕没有挣钱的门路。”和花妞说,她准备再租两亩地,争取苦干3年,多攒点钱供孩子上大学。
“城墙坝搬迁点建好后,有上千人搬进来,这是个好机会,我们准备再种200亩甘蔗和200亩蔬菜,为贫困群众拓宽致富渠道。”褚文华说。
评论
热门评论
{{ value.nickname }}
回复{{ value.parent.nick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