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千年之陶,华丽蜕变

2019

01/16

10:37

来源

云南网

       傣陶历史悠久,被誉为人类制陶工艺的活化石。改革开放40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支持下,傣陶实现创新性发展,从默默无闻的生活用陶发展成为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民族文化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实现了华丽蜕变。

  傣陶制作技艺的革新

  慢轮制陶是傣族传统的制陶方法,其核心技艺在于慢轮盘条。用经过处理的泥条在圆形的罐底上用慢轮顺时针向上向内倾斜盘出罐形,用特制木板轻轻拍打修整罐坯,然后将其风干至一定硬度后,再用特制的拍板,里外对称拍打花纹制成陶坯,而后烧制成陶。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潮流中,我州引进了电机快轮技术,使拉坯的制作时间大大减少,也使得陶坯更薄、厚度更均匀。

  传统制陶工艺为了增强泥料的可塑性、耐温性,在泥料中加沙以起到支撑作用,因此,陶器表面粗糙。为了满足现代市场对细陶的需求,部分傣陶制作者开始采取沉淀、过滤配比等程序,提高泥料精细度,陶器更显细腻、光滑,从而实现了傣陶从粗陶到细陶的华丽转变。

  傣陶烧制法有多元并存性。傣陶烧制传统上以平地堆烧为主,在平地上用柴火搭架,牛粪、木屑层层覆盖制成窑堆,将陶坯排放窑床上,形成相对封闭的薄壳窑体,经20多小时烧制直到顶部的覆盖物垮塌后,烧制便结束。经这种烧制,陶器风格简单朴素,颜色单一缺乏色泽。随着市场需求变化和制作技艺改革,烧制方式也不断改进,先升级为低温窑烧,后又改为高温窑烧。现在,很多制作者引进气烧、电烧等机器设备烧制,使得陶器色泽明亮通透,造型更加精细。

  传统傣陶的花纹特色因地而异,一般由印有绳纹和网纹的木拍拍打罐体而成,极具新石器晚期陶器特点。现在,傣陶除了传统的拍印花纹外,也采用绘画、雕刻、镂空等工艺来丰富纹样。图案素材多为西双版纳代表性的热带植物,特别是代表了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五树六花”,充分展现傣族传统文化、地域特色和宗教信仰。

  傣陶的使用功能已实现多元化。傣陶分为生活用陶及宗教用陶两大类。生活用陶如花盆、土锅、碗、饮水陶罐等,而宗教陶器多为祭祀用品类与寺庙建筑类陶器。随着市场对傣陶多元化需求,傣陶拓展出一些新的产品,如干泡茶台、茶杯、茶罐、景观灯罩、香炉、花盆、酒店装饰物等。

  推动傣陶产业发展

  40年来,西双版纳的傣陶产业化已初见规模,但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生产效率较低,质量亟待提升。傣陶在泥料配方、烧制技术、制作方式等存在技术问题,导致其产品精细度不足,质量有待提升。由于傣陶几乎是纯手工制作,速度慢,效率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二是研发力量薄弱,产品种类不够丰富。傣陶经营主体多为民间手工坊,缺乏专业研发力量,制约了产品开发。另一方面,傣陶难以跳离“非遗”“慢轮”“手工”等标签,且大多数经营者误将某一历史时期傣陶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当作是傣陶的特色,不愿变革,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傣陶产业化发展。三是市场意识薄弱,行业力薄式微。多数傣陶生产者以订单式生产,经营者缺乏市场经营理念,开拓市场意识薄弱;经营主体散、弱、小,致使经营主体间难以协商、合作、定制行业价格等,行业间难以达到资源、技术和信息共享。

  为促进傣陶产业的发展,笔者建议:

  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可从“引进来”“走出去”两方面来提升制陶技术,“引进来”即引进泥料配置、拉坯塑型、烘烤烧制、绘画雕刻等制陶关键环节技术,在保留傣陶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应用先进技术,促进傣陶更加美观;“走出去”即走出去学习,组织当地企业、家庭手工作坊等经营主体到先进地区学习制陶现代工艺,去粗取精,促进傣陶凝练精华再创新。

  转变发展观念,研发多种产品。傣陶的经营应遵循“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在“文化事业”方面,努力培养工匠精神,保留传统的制作技艺,培养传承人,在傣陶制作上努力多出大师力作;在“文化产业”方面,应发展制作技艺,创新纹路样式,满足市场需求。

  壮大经营主体,加快产业转型。建立行业协会,加快建成小、散、弱企业联合合作机制,建立行业统一标准,壮大经营主体力量。加大财政、税收、信贷方面的支持,提供相应的政策性服务。重视内、外投资两种方式的运行,积极吸纳社会资金、鼓励民间投资,以扩大融资渠道,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培育工匠精神,提升产品创意。注重“产、学、研”合作,建立陶艺实习基地,培养既有现代科技创新理念又具备传统工艺技术的高素质现代制陶人才;建立傣陶技术传承基地,开展傣陶专业化培训,提高傣陶从业人员的文化与艺术素质,挖掘工艺、美术人才。同时,积极引进外地优秀人才加入;关心傣陶工艺美术大师,保护其作品,加大财政激励,保护制陶艺人的专利权利;行业协会应通过文化产业市场营销开拓传统工艺精品市场;完善手工艺人职称评定制度;鼓励制陶艺人更加专注于创作,设立专项基金和设计相关奖项,奖励他们在推进傣陶事业发展中作出的贡献;鼓励老手工艺人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更多的傣陶后备人才。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