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虽然还是寒冬季节,但走进泸西县,只见一片连着一片的小香葱、娃娃菜、菜心等蔬菜基地,满眼泛绿,处处溢着菜香。这是该县依靠青山绿水这张名片,吸引了红河兴仔记蔬菜有限公司、云南天露高原果蔬有限公司、万客齐公司等10多家大型蔬菜种植公司前来发展生态蔬菜,而且还有一大批省内外知名企业也涌到该县发展生态牛、羊养殖,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无独有偶。紧邻泸西县的弥勒市的可邑村,这个拥有300多年历史的村子古木参天,宁静的山村、古朴的民风、精美的壁画,一草一木彰显着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如世外桃源般神秘而美丽。近年来,该村不仅被命名为首批“全国生态文化村”,而且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大民族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培植壮大民族文化乡村旅游产业,充分挖掘民俗风情特色文化,投入真金白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特色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强力推进民族文化旅游,让村民分享到生态建设带来的“红利”。
文山州北部县市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惠农成效日渐显现。南部县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更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作用更明显。“这片胡椒有2亩多,是州林业局通过林业项目帮扶我家发展起来的,胡椒苗和水泥桩都是林业项目资金帮扶,共投入了近万元,去年收入1.2万,今年可以达到2万多了,加上7亩多的橡胶,2019年我家人均收入可以达到1万元以上,完全可以脱贫摘帽了。”绿春县平河镇东哈村委会东角村贫困户杨然嘎家的变化,是我州林业生态扶贫,实现兴林富民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绿春县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紧紧围绕县委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和绿色经济富县、建设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先进县、绿色能源发展先进县的目标,全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工程,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了生态绿春建设带来的“绿色福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文山州是云南省的重点林区,拥有林业用地2891万亩,占全州国土总面积的59.7%,森林覆盖率达50.9%,活立木蓄积量达1.02亿立方米,森林资源非常丰富。如何更好实现林业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互促双赢?我州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绿色食品牌”要求,立足山区优势,采取超常规举措,有机统一“绿水青山”生态保护效益与“金山银山”减贫经济效益,实现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协同发展,一座座青山点“山”成金,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从绿春县三猛乡腊姑村委会的观景台放眼望去,4500亩梯田依山顺势铺开,灯马小组就坐落在腊姑梯田柔软的线条里,一幢幢青瓦白墙的新房掩映其间。该村地处国家级黄连山自然保护区的边缘。近年来,当地党委政府以综合扶贫开发项目为契机,累计投入495万元,在灯马村实施民房改造、人居环境提升、产业发展等项目,日益靓起来的灯马村获得了“省级民族特色旅游村”称号,外地游客慕名而来,赏自然美景,吃山林中的山珍,一道道带着土味的美食,让远道而来的游客品尝出了乡愁的味道。去年仅生态旅游一项,全村人均增收2500元。
绿水青山处处生“金银”。如今,文山州像绿春县灯马小组这样得益于现代林业经济实现脱贫致富的村寨遍布全州各地。
评论
热门评论
{{ value.nickname }}
回复{{ value.parent.nick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