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公安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知识产权局和省供销合作社在全省联合开展为期3个月的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以加强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问题治理,维护群众健康和合法权益,保障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加强对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的打击和治理,有利于维护群众健康和权益。但是整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却不能就事论事,只是在市场末端进行治理,还应该追根溯源,从生产、销售和消费方面实施全链条整治,全过程监管,这样才能奏效。
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从何而来?一是从城市转移而来,二是农村自产自销。这就需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一手斩断城市假冒伪劣食品流入,一手打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生产。比如,斩断城市假冒伪劣食品流通链条,在农村严格查处假冒伪劣食品。对一些查处的假冒伪劣食品,应该进行深度挖掘和追踪,比如,可以根据包装上显示的相关信息,追根溯源,顺藤摸瓜,揪出背后的生产厂家,实施源头打击,开展跨区域联合执法,摧毁生产源头。
而对农村生产的假冒伪劣食品,也应该积极进行查处,实施打击和摧毁,比如,可以积极发动和依靠群众,建立假冒伪劣食品投诉举报激励机制,可以设置“吹哨人”制度等,加强对农村小作坊、小餐馆盯梢监管,从生产环节堵住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源头。
假冒伪劣食品为何青睐农村?一是监管和治理的缺失,二是农民食品安全意识缺失。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点多、线长、面广,而监管部门人手有限,鞭长莫及,无法面面俱到,导致农村食品乱象丛生。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建立起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解决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再者,群众食品安全意识缺失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一些农民贪图便宜,忽视健康隐患,也为假冒伪劣食品提供着市场,因此,应该加强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培养,提升他们的识别能力,也可以鼓励知名企业实施食品直供,通过直接供给,满足群众需要,挤占假冒伪劣食品市场空间。从消费端阻击假冒伪劣食品。
食品安全关系群众健康安全,假冒伪劣整治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应该建立长效机制,围绕生产、销售和消费等环节,实施常态化、全链条监管,这样才能确保农村食品安全放心。
评论
热门评论
{{ value.nickname }}
回复{{ value.parent.nick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