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羊街乡:多措并举保护国家“非遗”棕扇舞

2018

12/29

10:35

来源

玉溪网

  12月初,“红河谷-绿汁江全媒体宣传活动”走进元江“棕扇舞之乡”——羊街。在迷都普思广场,一群身穿哈尼族传统服饰的男女,手持棕扇,伴随有力的音乐节拍,跳起了激荡人心的哈尼族棕扇舞。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究竟有什么魅力,能让无数舞者和观者为之倾倒呢?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棕扇舞一直是哈尼族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主要形式,且始终与哈尼族民俗文化相结合,一直传承至今。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哈尼族棕扇舞受社会环境影响,曾像其他民族文化一样濒临失传的危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视,哈尼族棕扇舞又在哈尼族聚居地区兴盛起来,并渐渐有了专业团队,曾一度走向全国各地,走出国门。有很长一段时间,棕扇舞是哈尼群众最喜爱的大众娱乐形式,每逢哈尼族重要节日,参与表演的人成百上千。

  作为哈尼族大众娱乐形式之一的棕扇舞,本应该是老少咸宜的,但奇怪的是,记者在迷都普思广场看到的舞者,却都是年长的哈尼人。为此,记者采访了羊街乡文化事务中心主任倪伟顺及哈尼族棕扇舞市级传承人张开波。他们表示,近年来,因受外来文化和流行文化影响,加之年轻人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了解不深,使得哈尼族棕扇舞的传承和保护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有可能再次面临失传、消亡。因此,羊街乡积极采取多种措施,以期让哈尼族棕扇舞世世代代传承发展下去。

  据倪伟顺介绍,羊街乡根据棕扇舞项目保护实施方案,按计划开展了棕扇舞的抢救性记录保存工作。2015年,项目实施小组先后到羊街乡尼果村、拉吧哈咪村、西竜村,那诺乡者党村,因远镇浦贵村,曼来镇大拉史村,咪哩乡大旧村等棕扇舞流传的区域实地采访和数据采集,记录保存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在羊街乡尼果村成立了元江县哈尼族棕扇舞文化传播中心,建设了面积达14000多平方米的哈尼族万人棕扇舞传习广场——迷都普思广场,并配套了民俗展示区等功能区。此外,还在元江县城到羊街乡的公路两侧栽种了1000余棵棕榈树,营造出了浓郁的“棕扇舞之乡”氛围。

  张开波介绍,为了传承发展棕扇舞文化,从2012年开始,羊街乡每年都要在哈尼十月年期间举办以政府为主导的大型棕扇舞民俗展演活动,除了棕扇舞以外,还实景展示哈尼族的其他民俗文化。从2014年开始,每到哈尼族传统节日苦扎扎节时,羊街乡和那诺乡都会开展以传承棕扇舞、弘扬哈尼文化、发展梯田旅游为核心的棕扇舞民俗活动。此外,在其他的民族节庆期间,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展棕扇舞普及活动,培养哈尼族棕扇舞各级各类传承人和众多哈尼文化爱好者,为更好地传承哈尼族棕扇舞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为做好棕扇舞传承工作,羊街乡编排了一套具有特色的棕扇舞课间操,并由倪伟顺、张开波等棕扇舞传承人到羊街乡中心小学、羊街中学等学校去教学,使哈尼族棕扇舞文化走进校园,走进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下一步,羊街乡将在全乡中小学推广棕扇舞课间操,同时还在全乡建立了8个棕扇舞传习所,组建了10支哈尼族棕扇舞传承队及若干支农村文艺队,定期开展传承培训,再通过农村文艺队在全乡推广传承哈尼族棕扇舞。2017年,羊街乡棕扇舞农村文艺骨干培训班共举办了6期,参训人数达500余人。羊街乡文化站还建立了棕扇舞保护档案,进一步完善哈尼族棕扇舞传承人体系,定期对传承人、农村文艺骨干、中小学生进行棕扇舞培训指导。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