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花卉,云南有玫瑰、非洲菊、桔梗、康乃馨等数百个品种。花卉多样性的表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云南培育壮大花卉产业,全力推动经济发展取得的骄人成绩。
经过30多年的努力,云南已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花卉产区,拥有亚洲最大的鲜切花批发市场和世界第二的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截至目前,云南自主研发花卉新品种总数已累计达580个,占全国花卉新品种总数的60%以上。花卉产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花卉电商、花卉旅游等新兴富民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为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冬至时节,记者跟随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工作人员,走进云南几大花卉种植基地,感受云南花卉这一美丽产业的魅力。
建设一批国际一流现代花卉产业园区
长期以来,云南花卉经营组织小散弱、生产设施设备落后、企业找地难、租地难、生产配套设施用地得不到保障、品种和技术推广应用难等突出问题和矛盾,极大地制约了花卉产品品质的提升。为了打通发展瓶颈,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开始着手规划建设一批集科技研发、示范推广、标准化种植、物流集散、品牌打造、花卉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国际一流现代花卉产业园区,并以园区为平台,集中研究解决花卉发展过程中的共性关键技术难题,引导分散的小微企业、个体农户向产业园集中,实施创新创业,让个体花农向职业农民、企业合伙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转型升级。
开远高效现代农业园便是代表园区之一。在园区内,七彩云菊之非洲菊项目总投资5000余万元,除了建设20000平方米智能温室,还引进荷兰Schreurs(西露丝)花卉育种公司非洲菊专利品种,引进荷兰Priva(普瑞瓦)全套智能气候及水肥控制系统,搭建花卉精准种植体系,聘请荷兰Schreurs专业的顾问团队进行技术指导。产品供应国际市场及国内订单客户,年产高品质鲜切花610万支,年产值6000余万元。
受园区建设的辐射作用和聚集效应影响,一年来,云南省花卉从生产设施、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生产者更加注重产品品质的提高,对前端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大,规模化、设施化、精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省采用全电脑自动化管控、水肥循环一体化利用等生态高效种植模式的花卉面积达4000亩,较上年增长50%;生产品类和品种更加丰富,品种更新速度明显加快,新、优、奇特品种大量涌现;受土地、地方政策和市场行情等多方面影响,昆明、玉溪等传统种植区的花卉生产者大量向红河、楚雄、曲靖等新区转移,新区规模扩张速度20%以上。
“互联网+”驱动花卉新业态
得益于云南持续稳定的花卉产业品供货能力和日益改进的物流条件,宜花、花+、爱尚等一批花卉电商品牌,在风险资本的注入下,通过“线上下单+线下店派送”、订阅式购买、个性化定制等模式,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迅速拓展市场,使鲜花走进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有力地拓展了云南省花卉产品的终端消费市场,培育了消费习惯和新的消费群体,对稳定全年花卉市场行情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增强花卉产品在质量、品种、时效和成本等方面的可控性,电商销售企业开始逐步涉足花卉生产,打造从生产源头到消费者手中的“产地直供”供应链体系,并进一步促进了地面冷链运输的快速发展。2017年,云南省花卉电商销售总额80亿元以上,其中销售鲜切花25亿支,占全省鲜切花总产量的23%,地面冷链物流运输量较上年增长50%以上。
在锦海的花卉基地里,有一片特别的“试验田”,被锦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董春富戏称为“现实版QQ农场”,这就是“可视花田认养”新玩法。1平方米每年520元,可以选择种植自己喜欢的各个品种的月季花,平时由专业的花农管理,消费者不需要劳心费神,拿起手机就能看到自己认养花田的实时情况,每年每位消费者有180枝左右的鲜花,会由公司采摘后,分4次邮寄到消费者家中,具体采摘时间也可以由消费者决定。
“我们的‘可视花田’模式是从2017年8月正式开始运作的,一推出就很受欢迎,现在已经有1200多个客户认养了花田,其中大部分是花店老板娘和年轻人。”董春富说,“可视花田”是将互联网和视频技术等进行整合,向消费者提供一个新颖的花卉产品消费模式。目前美中不足的是,客户需要登录专门的网址链接,才能看到花田的实时情况。接下来,科研团队将打通技术壁垒,把“可视花田”板块“嫁接”到公司的微信公众号上,让客户操作起来更简便;同时,再加大品种自主研发方面的力度,实现品种多元化,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
积极引进国际新品种、新技术和新产品
“农业不代表贫穷,环境污染土地污染并不是农业的原罪,而是生产方式不正确导致的。我个人认为花卉种植从前是品种知识产权的比拼,现在是技术的比拼。”弥勒品元园艺有限公司CEO张肇鹏表示,受产业属性的限制,传统种植的玫瑰产业很难做大做强。
IT专业出身的张肇鹏在玉溪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取得了低成本、高品质、大规模、周年平稳生产的技术突破,并研发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软件和硬件,构建了一个完整、系统的云南人自己的植物工厂系统,解决了简单购买国外设备和技术,从而水土不服、成本过高、强烈依赖传统农业经验种植带来的无法规模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85后的夏雨是云南佳海农业产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目前,佳海农业已联合500多户花农,在云南种植2500亩洋桔梗切花,年产量近亿支。公司通过与国内科研机构建立紧密合作机制,建立了优秀的技术服务团队,为广大花农提供生产技术指导、种苗供应和产品销售服务。公司还与日本坂田等国际知名品种育种机构、台湾顶品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种苗企业建立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源源不断为洋桔梗种植户提供国际一流品种和优质种苗。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以全球化的视野,积极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科研机构合作,深入参与全球花卉行业竞争,积极引进国际新品种、新技术和新产品。云南花卉企业、花农合作社不断丰富品种结构、改进生产设施、提升种植水平,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加快推行现代花卉种植模式,积极探索全新交易模式,稳定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努力打造世界一流“云花”品牌。
数据
云南是我国最大的鲜切花盆花生产区,“十二五”以来我省花卉种植规模年均增长14.04%,高于全国平均增幅的7.58%,产值增幅高于全国5.75%。
据统计,2018年前三季度全省花卉种植总面积达158万亩,较去年同期持平,花卉综合总产值386亿元,同比增长10.4%;花卉种植业产值290.7亿元,同比增长9.9%;花卉加工业产值达20亿元,同比增长7.5%;花卉服务业产值75.3亿元,同比增长12.9%;花卉出口总额1.2亿美元,同比增长20.1%。
我省鲜切花和盆花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5%以上,鲜切花生产面积、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产值居全球第二,斗南花卉交易市场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鲜花交易市场,在全国和亚洲地区拥有产品定价权和市场话语权。
评论
热门评论
{{ value.nickname }}
回复{{ value.parent.nick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