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狮子是元江的古老习俗,逢年过节和傣族重大节庆日都会举办舞狮活动,祈求好运、平安和幸福。11月30日,“红河谷-绿汁江全媒体宣传活动”走进元江,在澧江街道龙潭社区者嘎村,一个典型的水傣村子里,世代相传的狮子舞威武雄壮、铿锵有力的表演让人心潮澎湃。
流传久远的狮子舞
元江的傣族支系共有7个,其中自称为“傣喇”的支系就是水傣。说起元江水傣的起源,元江县傣族学会学者许洪畅在《元江水傣之谜》一文中提到:广西壮族首领侬智高在反抗北宋王朝的统治失败后,带领部下进入云南,其中一部分壮族将士流落到元江并定居下来。水傣正是由900多年前入滇的壮族与滇南少数民族,尤其是傣族,经过漫长的岁月融合而成的。
狮子舞是汉族传统的优秀民间艺术,那么,它是怎样传入元江傣族聚居区的呢?
据澧江街道文化事务中心主任唐明华介绍,元江傣族狮子舞有着近千年的历史,它是西南少数民族与中原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古时,西南边疆地区通过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原地区建立起密切的商贸往来,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元江傣族逐渐认同并接受汉文化,把来自中原的狮子舞当作威武、勇猛、吉祥的象征,是广泛运用于战时鼓舞士气、祈求神灵庇佑,确保战事胜利的一种仪式。后来,随着战事减少,人民生活趋于安宁平静,狮子舞又演变为各种节庆活动、祭祀典礼和民间竞技、娱乐大众的民俗活动。
元江傣族狮子舞的独特性在于它吸收了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精髓,同时又融合了中国古代的图腾文化、宗教仪式。如今,元江傣族狮子舞在当地群众中有较高的知名度,可以说是傣族的一张亮丽名片。
铿锵有力的表演
者嘎村坐落在元江县城以南8公里处,村中清泉淙淙、溪水潺潺,整个村子被芒果、荔枝、酸角、青枣、槟榔等热带果林环抱。只见村中舞狮队在鼓、锣等乐器的伴奏下,表演的狮子或摇头摆尾、腾挪跳跃,或搔股挠头、翻滚戏耍,尽显狮子的威武雄壮和滑稽可爱。“大家认识的狮子是百兽之王,凶猛威严,属于肉食动物,但傣族的‘狮子’则是吉祥、安宁、和谐,只食花草的祥瑞之兽。”唐明华说。
据介绍,早年间,元江傣族狮子舞的狮头道具要由当地的“狮王”——傣族人称为“吾色”的舞狮技艺高超的艺人亲手制作,供奉于宗庙里。供奉期间也是舞狮艺人交流技艺、拜师学艺的重要日子,各村寨的傣族小伙集聚在这里学习技艺,以得到“狮王”的认可成为其徒弟为荣耀一生的事。同时,傣族狮子舞表演前要举行传统隆重的祭拜典礼和请狮神仪式,来自七寨八村的狮子舞代表队列队入场,由傣族长者口念祭文,泼洒吉祥水。狮神请出来后,由卜少、卜冒手托红绳扎好的“仙草”喂食狮子,鞭炮齐鸣后才开始正式表演。表演时由乐队、仪仗队和狮子舞团队组成。乐队鼓点是舞狮表演的核心和灵魂,主要有三种击打法,即“碎鼓”(用于出场及惊险激烈动作)、“三星鼓”(用于正常表演动作)、“通鼓”(用于变换动作)。一般两人肩挑大鼓,后者单手击鼓。鼓手、舞狮人、驯狮人需同时上场,随鼓声的节奏变换表演各种动作。仪仗队由村里的文艺队员组成,一人手持队旗,其余人以舞蹈动作配合狮子舞表演,增强观赏性。
驯狮和舞狮的表演形式也很讲究。舞狮团队由1至2人扮驯狮人,2至4人扮狮子,驯狮人可手拿刀、枪、棒或绣球在狮子前面或侧面边舞边耍引领指挥,狮子则在驯狮人的引领指挥下完成各种舞蹈动作。入场前,敲响锣鼓作为前奏;入场后,驯狮人双手合十叩拜四方神圣,口中念念有词,在狮头、狮身做安抚动作后才开始正式表演。表演时,驯狮人、狮子和锣鼓手密切配合,鼓点变化则动作变化,整个过程,就是民俗表演与习武健身的完美结合。
狮子舞的保护传承
元江傣族狮子舞在2017年成功入选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还被确定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近年来,元江县各级各部门针对傣族狮子舞的保护和传承做了大量工作。
充分利用春节、傣族花街节等节庆活动,开展元江傣族狮子舞表演、比赛活动,让更多群众认识和了解这一传统文化。近年来,元江县每年春节都会举办“迎新春傣族狮子舞大赛”,傣族传统节日蒙面情歌会、花街节举办“狮王争霸赛”等。但凡有活动,当地傣族村寨的舞狮队都会积极踊跃报名参加,既为节日增添了气氛,又提高了狮子舞的知名度,弘扬了民族文化。
同时,元江县文化馆选择群众发展基础好、具有传承弘扬民族文化优势的村寨和学校成立“玉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狮子舞传习所”,目前已有者嘎村、曼章那村、那路村、曼漾村、元江二小5家传习所挂牌,从制度保障、人才储备、资金上给予充分支持;举办狮子舞表演艺人培训班,通过传承人讲解、教授规范的表演套路和动作,录制完整的元江傣族狮子舞表演教学视频;鼓励和支持元江傣族狮子舞传承人完善制作工艺,制作一批狮子舞道具,赠送给傣族狮子舞传承保护较好的队伍。
唐明华告诉记者,澧江街道文化事务中心与元江二小达成共识,将“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打造成文化传承品牌并长期开展,开办了傣族狮子舞传承班,利用每周三下午两节培训课和寒暑假培训班,实现了傣族狮子舞从娃娃抓起,民族文化后继有人的良好发展态势。
评论
热门评论
{{ value.nickname }}
回复{{ value.parent.nick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