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泸西县旧城镇板桥村:“金丝线”织就富裕好生活

2018

11/26

09:28

来源

云南日报

3.png

  轻脚轻手地走进蚕房,一排排铺满桑叶的竹篾筛上传来沙沙声,揭开一片桑叶,下面白嫩嫩的蚕虫煞是可爱。养蚕人周永红面露得意,“从蚕种到抽丝,只要28天时间,一年养四季,也只用半年的时间,还有半年时间去打工,又可以增加一份收入。”周永红是泸西县旧城镇板桥村村民,3年前,他选择从事栽桑养蚕,既是主动选择,也是被动转型。

  过去煤矿开采是旧城镇的支柱产业,农民到煤矿就近务工,日子过得还算安逸。但是,按照国家相关部署,散布于旧城镇的小煤窑相继关闭,许多农民失去了主要的经济来源,加之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而导致贫困。

  2013年,泸西县“矿山复绿”工程启动,板桥村顺势而为,引导农户广种桑树,不仅巩固了“矿山复绿”成果,还探索出一条以绿色生态产业为支撑的扶贫道路。

  “栽桑养蚕不费工、不费力、成本低、技术简单易学,收入可观,既能解决老人、妇女和体弱多病者等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又能让从矿山退回来的农民实现持续稳定增收。”旧城镇党委书记程周福和村两委干部,以及挂包单位县移民开发局的驻村工作队员理清了思路。

  “蛇无头不行,鸟无头不飞。”要使产业扶贫稳步推进,致富带头人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村里组织平时说话有人听、又勤快又有闯劲的“明白人”“带头人”到曲靖市的师宗县、陆良县参观考察桑蚕养殖,坚定群众信心。同时,邀请技术专家对群众开展栽桑养蚕技术培训。

  周永红正是实现成功转型的一员,不仅自己走出了贫困,而且他的基地已经吸纳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前来打工。正在给蚕床上加桑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罗丽梅说:“我想养蚕,但自己又不会,到基地打工,一天可以有80元的收入,还能学技术,回去我也要养起来。”

  板桥村委会的河民村、大板桥村向群众免费提供桑树苗360万株,种植桑树3000多亩,辐射周边5个村小组285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7户。“恢复绿水青山,织就金丝银丝”,栽桑养蚕正在鼓起板桥村委会贫困群众的钱袋子。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