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梯田里的谷子熟了,鸭子长大了,鱼肥了。欢迎大家来和我们一起过节!”23日,元阳稻花鱼丰收节在满目金黄的哈尼梯田里举行,哈尼人携着稻香向八方来客发出邀请,共享丰收的喜悦。
这一天,以“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为宗旨的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华夏大地上精彩呈现,元阳稻花鱼丰收节正是其系列活动之一,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主办,中共元阳县委、元阳县人民政府承办。
“哈尼梯田鱼米香,农耕文化代代传。”这是活动的主题,揭示出在传承千年的梯田里,“丰收”的独特模样——万亩金黄的稻田里,孕育出的红米颗颗饱满晶莹,弯了腰的稻穗轻抚田间嬉游的鸭子、鱼,构成千年间不变的和谐、完整。
哈尼人不会辜负成熟的红米带来的沉甸甸的喜悦。节日现场,村民们聚在田里,用哈尼古歌祈福、祭祀谷神。那之后,女人割谷子,从田的一层推进到另一侧,男人则推着木制的谷船打谷子。当红米乘着谷船到了田埂,进了麻袋,男女齐上阵,人背马驮就将新米带回了家。
“当哈尼族文化、金黄的万亩稻田、生态的梯田红米,这些元素结合在一起,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更紧紧贴合了现代人对健康、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王女士和自己的团队从北京赶来,要拍摄一部关于梯田红米依托电商走出大山的纪录片,恰好赶上了这次的节日:“看他们过节,我们对红米的认知又深一层。期待着能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手段,让红米的丰收带给当地农民更多的收益。”
当稻谷渐少,梯田里,伴随着鸭子“嘎嘎”的叫声,哈尼人家的孩子们开始了一个丰收的游戏——捉稻田鱼。捉来的鱼,在辛苦劳作后,会成为大家共享收获的餐桌上的一道丰盛的菜品,同时表达出对帮助自家收谷子的亲朋好友以及近邻的感谢。而如今,梯田里传统的稻鱼鸭生态系统支撑起的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成为提高梯田附加值、实现梯田保护与产业脱贫“双推进”的有效途径。
目前,元阳县已打造稻鱼鸭综合种养连片示范点2万亩,辐射带动农户发展3万亩,直接带动农户2.7万户。示范区亩产值达万元,辐射带动区亩产值超8000元,改变了亩产值单纯种植水稻不到2000元的窘境,实现了“一水三用、一田多收”的综合效益。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我们坚持保护优先,科学合理地开发梯田。”元阳县委书记李维表示,“我们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培育生态农业,培育绿色产品,让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的品牌绽放光芒。”
评论
热门评论
{{ value.nickname }}
回复{{ value.parent.nick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