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米因其表皮呈深红色而得名,是人类史上最早驯化的古稻,哈尼族先民早在13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人工种植红米,并将其作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盛产红米的哈尼梯田位于哀牢山南部山脉,平均海拔在1400米以上,常年云雾缭绕。站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梯田上,随手一拍就是一张屏保壁纸。
哈尼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
据老人说,1300多年前这里是一片荒山,因为地处高寒地区,一般水稻无法生长,村民们只能种植“冷水谷”和荞麦,此后改种产量稍高的“蚂蚱谷”,即红米。
梯田红米的生长期长达200天左右,比东北大米还长两个月,且一年只产一季。哈尼人根据红米特性和当地自然环境,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种植方式:每年插秧后,村民将鸭子放入梯田圈养,禾苗抽穗灌浆时,再将长大的鸭子赶出。在这期间,杂草、害虫都进了鸭子的肚子,转化成鸭粪,又是上好的有机肥。
红米基因多样性指数是现代改良品种水稻的3倍,它能适应气候和环境的变化,长期保持稳定产量,抗病性极强。此外,红米不耐肥,施用化肥易患稻瘟病,这意味着红米天然具备绿色食品的属性。梯田的灌溉水源,是人称“高山绿洲一碗水”的红星水库,位于省级森林保护区,远离工业污染。
红米的营养价值极高,它含有一般水稻品种中缺乏的Ve、胡萝卜素、黄酮、生物碱、强心甙、木酚素、甾醇等生物活性物质,铁、硒、锌、钙等矿质元素的含量也高于一般的米类。
哈尼梯田红米外皮呈红色,里面是富含淀粉的白色,淘洗的水会呈现微红。米饭微红松散,口感略糙,咀嚼有劲,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原种群、原产地、原生态的高品质粮食之一。
由腾讯文旅、腾云公司与云南省旅发委、红河县旅游局、云南信息报、云南画报共同倡导发起,联合中国扶贫基金会、善品公社上线红米扶贫助农计划,在“99公益日”之际,号召全民共同守护哈尼族的云梯家园。
艰辛:高原梯田耕种的闭塞与贫穷
红河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上游南岸,世居哈尼、彝、傣、瑶、汉等民族,34万总人口中有96%是少数民族。既是边疆县,又是山区县,96%面积都是山区,是全国292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
梯田所在地的尼美村,秀美风光的背后是闭塞和贫穷。全村5590 人,人均耕地仅0.75亩,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
春种秋收,从一颗种子到可供餐煮的甘粮,需要经过挖头道田、修水沟、打谷、晒谷等20 道工序,这些都得依靠哈尼族农户的双手完成。
山上阴晴不定,村民们穿着蓑衣,朝夕穿行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一不小心就会摔倒在田里。谷子收割后,也只能依靠人力和马将其运出梯田,从家里到梯田,往返大多需要一小时。
酒香也怕巷子深,长期以来,受山地环境制约,当地红米种植无法实现机械化管理,仍沿袭哈尼族祖祖辈辈传承至今的习俗,依靠人工种植红米。
用自然农法种出的红米,每亩的产量不到300公斤,价格也不甚理想,靠种植红米只能勉强维持生计,于是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村里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儿童。
尽管如此,仍有人坚守在这片土地上,从父辈祖辈的手中,接过守护和传承梯田文化的使命。
村里的老艺人普贤格,今年63岁,吹拉弹唱样样在行,哈尼歌曲随手拈来,在田间地头时,总喜欢唱上几句,农忙完和老哥几个在村里吹拉弹唱,是劳苦日子里的快乐源泉。
普贤格的儿子和儿媳都在外打工,留了两老口在家种红米。他说,“红米是大自然对哈尼族的馈赠,田鼠会打洞,鸟会来啄米,种红米就要像保护子女一样呵护它。”
75岁的李树者是尼美村红米祭祀活动的主持人。他15岁便开始下地干活,每天睁开双眼走出家门,映入眼帘的便是这片生养自己的水田。在尼美村,这样的老人不在少数。他们知道,总要有人把这个担子扛下来。事实上,由于劳动力流失严重,已经有部分梯田不得不被抛荒。
出路:
“互联网+”
公益产品精准扶贫
如果红米不能维持村民的生活,那梯田无人守护,梯田风光和文化也将成为无本之木。
2017年,中国扶贫基金会来到了红河县尼美村,携手红河县政府、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共同推动当地的红米产业升级,通过组建、优化农民合作社,统一生产标准、品控流程,并以“善品公社”为品牌统一对接市场。通过善品公社认证的农户,可以享受品牌溢价,还能带动合作社贫困户脱贫。
善品公社主要通过合作社把当地农民组织起来,把分散的生产要素整合起来,实现规模化,解决市场规模与生产效率问题;其次通过合作社建立社员的利益制约和激励机制,解决生产质量和利益分配问题。最后以合作社统一管理经营为基础,提升服务水平,打造统一的农产品品牌,直接面对消费者。通过善品公社输出的公益产品在品质上也严格把关,进而把安全、有质量保证的产品送达到用户的手中。
在腾讯乐捐推广活动之后,善品公社将支持红米种植农户开展技术培训、学习交流,在红河县范围内遴选、认证合作社,围绕治理体系、组织架构、运营管理、运行机制等对合作社进行市场化改革优化,提高合作社发展竞争力。
同时,通过环境检测、关键节点控制及诚信关联机制设计等体系化方式,提高农户、合作社品控生产意识与能力。 依托善品公社全国及区域包装、物流、仓储及农资等合作伙伴资源,对红河县合作社及相关方进行倾斜支持,以提高当地整体农村电商供应链管理水平。
希望梯田红米的价值,能为更多人所熟知,也希望诚信农户生产的优质红米,能得到市场的认可。红米产业的可持续升级,才能吸引年轻人返乡,梯田才会得到保护和传承。
评论
热门评论
{{ value.nickname }}
回复{{ value.parent.nick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