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董春玉:把“青涩年华”刻进了玉里

2018

08/29

13:32

来源

德宏网

  

  董春玉,中国玉石雕刻大师,高考后被玉雕专业录取,误打误撞进入玉雕行业。20多年来,他始终保持着对玉雕事业的热爱,他用自己手中的钻头创作了一件件精美玉雕艺术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按照董春玉的话说,一件事坚持久了就是事业,一件作品用心做就会成为传世佳作。

  误打误撞进入玉雕行业

  1990年,董春玉高中毕业,高考后被河南南阳理工学院录取,专业是玉雕。对于之前基本没接触过玉器的董春玉来说,这个消息有些意外,也让他有些难以接受。但是,在那个年代,考上大学是件不容易的事,董春玉最终还是去学校报到了。

  学校开课后,一开始学的竟是绘画,这让从小就学习绘画的董春玉很是惊喜,学起来自然也就不费力,绘画课程之后便是设计和雕刻,一环扣一环。这样的循序渐进,让董春玉不再反感,而是喜欢上玉雕这个专业。回忆大学时代,董春玉的印象就是设备简陋,但是老师教得认真,自己也学得带劲儿。河南的冬天很寒冷,冬天上玉雕课,水滴在手上刺骨地疼,不一会儿手就麻木了,并且长时间接触冷水,手经常长冻疮。但是这些都阻挡不了董春玉对玉雕的热爱,每天他都是第一个到教室,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勤奋好学的董春玉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南阳第一玉雕厂工作。上大学、包分配,这是那个年代的多少年轻人的梦想。可参加工作不久后,不安于现状的董春玉辞职了。原因很简单,就是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历经磨练 终成师

  1995年,董春玉辞职后到了广州。第一年里,他换了五、六份工作,为的是了解当地的行业情况。第二年,他在一家工厂应聘了工艺雕塑工作,并且一干就是十年。

  为何从玉雕跨越到雕塑?董春玉的选择让很多人不理解。但是,他内心已经给了自己一个答案。那就是,自己与别人还有差距。董春玉说,从大学时代到玉雕厂工作,虽然也从事了多年玉雕,但是与别人还是有差距;感觉作品里多半还是临摹,古典的味道太重,缺乏现代感和创新;从事雕塑,或许会有现代的灵感迸发。在从事雕塑创作期间,董春玉并没有放弃玉雕。他一边做雕塑,一边琢磨玉雕。十年间,他做过600多件城市雕塑的设计和创作。正是这段经历,让他的玉雕融入了西方艺术的表现方式,透出一股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味道。

  2006年,董春玉离开工作了10年的工厂,回到河南设立了一个玉雕工作室。到这时,董春玉基本出师了,可以在玉雕的世界里振翅高飞了。

  遇到最合适立业的地方——瑞丽

  初回河南,董春玉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玉石毛料少,成了困扰董春玉的一大难题。很多时候,有很好的想法,却缺少一块毛料来发挥。直到200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董春玉随朋友到瑞丽看毛料,让他大开眼界。没想到这小小边城竟坐拥这么好的原料优势,在这里没有你找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

  回到河南后,董春玉做了一个决定,把工作室搬到瑞丽。正是这个决定,又一次改变了他的人生。来到瑞丽后的第二年,也就是2011年。董春玉参加了中国玉雕天工奖评选,并获得了天工奖翡翠类的金奖,成为了云南省截至目前唯一的天工奖(翡翠类)金奖获得者。

  董春玉获得天工奖金奖的作品名为《青涩年华》,表现的是一位十多岁的女孩对成人世界的好奇,偷偷装扮成大人参加化装舞会。在成品之前,那只是一块很多人都看不上眼的翡翠毛料。然而就是在董春玉的妙手下,这块皮如蛤蟆的毛料成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好奇的女孩子用桌布做成了头巾,手上拿着大人的眉笔在化妆,眼神中充满了对成人世界的向往。惟妙惟肖的雕刻技艺和干磨砂技术的细节处理,让作品一出,即受到了强烈反响。

  在瑞丽这样一个拥有众多珠宝原材料的宝地,董春玉不仅创造了一件件精美的玉雕艺术品,还收获了一个个人生的惊喜和事业的光环。现在,他已拥有中国玉石雕刻大师、中国青年玉雕艺术家、高级工艺美术师等荣誉称号。在别人看来,董春玉已经达到了事业的巅峰,但在他看来,他的事业才刚刚起步。因为,瑞丽是个干事创业的好地方,他还将有一个个事业的辉煌出现。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