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金沙江畔的荒滩上,玫瑰茄鲜红娇艳,火龙果充满生机,上万只茶花鸡抖动着五颜六色的羽毛争奇斗艳,小竹鼠悠闲地啃着竹子。东川区拖布卡镇的泥石流荒滩开出了脱贫致富花。
荒石滩上长“金果”
金沙江畔的奚家坪村,400亩鲜艳的玫瑰茄在阳光下鲜艳夺目。拖布卡镇扶贫办专职副主任陈应兰中专毕业后,放弃了城市生活,回到家乡。2013年,为了带领父老乡亲找到一条致富路子,她顶着压力引进种植玫瑰茄,在金沙江畔开辟出了400亩荒滩。昔日的留守村、空壳村变成了产业村、鲜花村。
东川小江流域属干热河谷,光照足、热量大,产出水果口感好品质佳。2013年徐庆投资200余万元,以每亩500元流转大荒地村土地120亩,承包600多亩荒滩种植火龙果。这里种出的火龙果以皮薄、色鲜、味甜、绿色、健康著称,因为品质好供不应求,仅在东川区内就销售一空。
看到了火龙果种植的好前景,当地村民将土地统一出租,把大片荒滩出租,除了收取地租外,还在果园里打工挣钱,不用背井离乡打工。同时,村民还把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到徐庆的公司,每年以本金10%的利息分红。2017年,公司仅支付村民工资就达20余万元,支付地租7万元左右。
特色养殖走出脱贫路
6月26日,记者来到象鼻村刘荣津的竹鼠养殖场,只见刘荣津夫妇正在给小竹鼠喂食,水泥板隔成的鼠舍规范、精致,每个鼠舍里都放置着一个供竹鼠磨牙的小架子,毛茸茸的小竹鼠一边啃着甘蔗,一边在欢快地玩耍。
竹鼠原本是刘荣津的“嫁妆”。刘荣津从贵州嫁到了拖布卡,舅舅送了她20对竹鼠,作为“嫁妆”陪嫁过来。刘荣津和丈夫从饲养20对竹鼠起家,经过8年的艰苦创业,已经发展到了3000多只。据刘荣津介绍,竹鼠市场前景较好,每只竹鼠纯利润可达100元,村民跟着她家养殖,他们不仅包教技术,还包回收竹鼠,村民不用担心养殖和市场风险。
如今,刘荣津和丈夫已经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带动周边群众养殖竹鼠2000余只,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395户。除了竹鼠外,刘荣津还饲养了200余只豪猪,依托精准扶贫政策,发动农户参与入股,逐步扩大养殖场规模,规模化、产业化的经营模式正在形成。
“茶花土鸡”养出大产业
茶花箐村民马关琴则将“茶花土鸡”养成了“致富鸡”“脱贫鸡”,年出栏土鸡10万余只,带动建档立卡户1000余户脱贫致富。
10年前,马关琴从昆明市畜牧业学校兽医专业毕业,到浙江实习了半年。在这半年里,她接触到了养鸡这个行业,并且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生长在大山的她深知自己的家乡还很贫穷,想到自己的家乡有适宜养鸡的生态环境,便回到家乡,开始了养殖茶花鸡。她养的“茶花土鸡”吃的是虫子和玉米,住的是松枝和梨枝,成天在松林下或果树下走动,五颜六色羽毛的鸡聚在一起如同是茶花箐里盛开的山茶花。
2015年马关琴的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她义务为老百姓培训养殖技术,手把手教农户养殖茶花鸡。在她的带动下,茶花箐小组村民宛国云养了400只鸡,收入可上万元,其余10户人家,每户也都养了上百只。现在,马关琴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年出栏茶花鸡1万只,收入在10万元左右。
2017年10月,拖布卡镇“茶花土鸡”扶贫基地成立。马关琴说:“扶贫基地主要由育雏基地和放养基地组成,现在,育雏基地已正常生产经营,年育雏鸡30万只,放养基地现已存栏4万只成鸡,年出栏成鸡10万只,出售土鸡蛋60万枚。”据了解,扶贫基地的特色品牌“布卡茶花土鸡”在昆明和东川已有专卖店和体验馆,年销售额达2000余万元。今年,合作社入股的贫困户预计每户可增收1200元。
评论
热门评论
{{ value.nickname }}
回复{{ value.parent.nick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