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茶园有140亩,属于村集体资产。由于长期没人管理,土地板结了,还长了许多灌木。我们投入4万多元,用挖机干了58天才把土松完,现在正准备除草、修剪,增施农家肥。”站在刚刚翻过土的茶园里,富源县长坪村党支部书记余文礼指着刚刚平好的一大片土地说。
上世纪七十年代,长坪村生产队在后山种下了140亩茶园。使用了9年后,土地承包到户,大家都忙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去了,这片茶园便无人管理,茶叶谁要谁去采,25年来一直抛荒。
今年,结合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发展集体经济也提上日程。这片抛荒已久的茶园,终于迎来了转机。
“村里有深度贫困户40户,茶园重新启用后,可以让他们来茶园务工,年终还可以分红。” 余文礼说。
目前,村里以200元一亩的价格,把茶园包给村里的贫困户除草和修剪。明年春,茶园即可有收益。
在茶园的后面,村里已平整好几十亩土地,在此养猪、养鸡。产生的肥料,就全部用于茶山增肥之用。一个种养循环的良性生态圈悄然形成。
评论
热门评论
{{ value.nickname }}
回复{{ value.parent.nick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