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

祥云县活态传承让非遗回归千家万户

2018

06/20

12:13

来源

昆明信息港

QQ截图20180620090047

祥云县大营七宣村的传统制作米糕手艺

为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营造人人参与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祥云县从6月7日至12日开展系列“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体育+非遗进社区村组,带动乡村自驾游。祥云县非遗中心借助祥云县青年自行车协会日常开展自驾乡村游的运动习惯,开展非遗体验式自驾游。骑手们从祥云县文化广场出发,骑行至禾甸镇大营社区村委会七宣自然村,参与当地的土陶、传统米糕技艺和彝族苗族刺绣等制作,体验彝族婚礼和精准扶贫农业产业扶持下的林果种植采摘农家乐,集文化、民俗、休闲、健身于一体,零距离感受非遗魅力。

传承人+非遗进校园,让文化薪火代代相传。从6月8日始,祥云县就组织了土陶、泥塑等省级、州级非遗传承人罗晃兆、吴猛等20余位民间艺人,到祥城镇第三小学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让孩子们亲手体验泥塑、剪纸、银饰、火草布制作和民间器乐舞蹈艺术等非遗项目,使孩子们零距离认识非遗、触摸非遗、珍爱非遗、传承非遗,直观地了解、认识、热爱非遗艺术,丰富孩子们的知识面,调动了孩子们保护身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性,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对本民族、本地区的文化自信,当天共有1600多名师生参与。

旅游商品+非遗进广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围绕“多彩非遗——美好生活”这一主题,在县城文化广场进行非遗文艺展演,展示花灯、舞龙、打歌、三弦、芦笙和《姆得馁》等民族歌舞乐的表演,进行土锅、土碱、土陶、剪纸、祥云甲马、竹器制作、傈僳族火草布和服饰制作等非遗作品的展示。同时,推介桑叶茶、手工银饰、铜锅等旅游商品“最佳伴手礼”,2万多名群众和游客感受到了祥云非遗的独特魅力。

此次活动以非遗为主线,结合体育文化建设和文旅乡村振兴计划,将祥云文化历史和人类活动遗迹以及近年来的文旅成果进行了全方位展示。活动共发放《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王复生、王德三烈士宣传画册》《文化祥云》等政策法规和非遗成果资料合计5万余份。目前祥云县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6项,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项,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5项,项目代表性传承人82人(已故3人);县级生态保护区6个,保护项目传习所3个,非遗实物展展厅2个,指导个体建立民俗家庭展室8个。通过内场和外景、体验式和主题式等多种方式展示非遗保护成果,最大限度的还原非遗的真实生活场景,实现非遗传承的活态化、生活化、常态化,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入公众视野,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受益、人人共享文化建设成果的良性循环模式。

收藏

评论

请登录 后评论

热门评论

云南季APP

为您寻找深藏于世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