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刚过,记者在龙陵县春耕一线采访时感受到,当地不少农民、种植大户和合作社,依托农业供给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深耕着脚下的土地,瞄准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大干春耕生产的繁忙景象。
瞄准游客的“后备箱”
雨后初晴,龙山镇杨梅山村民段朝兴和妻子一起正在自家的野菜园里采摘刷杷菜、椿头苞、香椿,脸上挂满了喜悦。“有3辆来天乙寺游玩的小轿车停在我家院子旁,正等待着买我家的山茅野菜呢。近来每天都有几拨游客到寨子里买山茅野菜和生态土鸡、旱鸭、鸡蛋、鸭蛋,把小汽车后备箱都装满了,城里人就好纯天然这一口,咱也赚到了钞票。”段朝兴告诉记者。
段朝兴一家7口人,四代同堂,经营着10多亩土地,在林间养殖土鸡100多只、旱鸭20余只,种植了90多棵香椿和椿头苞,在溪畔养香菜30余平方米,培植起家庭“绿色银行”。“每到野菜上市时节,城里人驾车到寨里买野菜,在家就把钱赚了,野菜每小把2块到5块钱,土鸡每市斤18块、土鸡蛋1.2元1个,酒香不怕巷深,菜好不怕路途远,好卖着哩。”老段的妻子说。
杨梅山距县城5公里有水泥公路相连。域内山高林密,山溪流淌,空气清新,适宜多种植物生长,是天然的“大氧吧”,且有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的天乙寺,香火鼎盛,游客不断。村“两委”和监委制定了“远抓林、果(核桃)、茶,近抓畜、游(旅游)、菜,打造县城‘大菜园’和康体休闲乐园”的发展规划,引导村民发展生态产业鼓胀“钱袋子”。全村种植茶叶645亩、核桃4861亩、红花油茶5036亩、草果1000余亩、蔬菜1400余亩,其中野菜1000余亩,生猪存栏2400余头,土鸡存笼1万多只,每户村民都有了增收门路。
陪同采访的村总支书记邵宗智介绍:村民对如何深耕自己所从事的种养加工业有‘主意’,不盲目跟风调结构。都知道种植经济作物来钱快,但由于跟风的人多了,产品价格不稳定。杨梅山气候条件好又挨近县城,村民瞄准城里人的菜篮子大力发展无公害野生蔬菜和林间养殖业,依托旅游景点,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走农旅融合发展的路子,全村有300多户村民建起了野生蔬菜园,有的还在林间放养土鸡、毛驴、黄山羊等,让城里人到这里有景可览,有物可购。
“重楼让我发了家”
“过去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种植重楼让我发了家。前几天刚卖了100多市斤重楼,每市斤195块,收入两万多块钱,今天又出售了4200株3年龄的重楼苗,每株3.5元,收入一万五千块钱,到10月份收第二茬重楼再赚上7、8万块,咱也成为10万元户了,好日子刚开始呢。”5月8日上午,正在整理重楼地畦的碧寨乡麦子坪村荆竹坪寨村民陈兴会喜滋滋地对记者说。
陈兴会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家4口人围着几亩薄田瘦地盘吃穿,没有工贸业收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2016年初,在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扶持下种植了3亩重楼,今年有了产出,再过两年,按目前市场价亩产值将达到18万元上下,对于他家,小康不是梦。
麦子坪村总支书记李在兴坦言: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的推进,如何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是各级政府亟待破解的新课题。农民们希望政府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让他们得到更多实惠,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就要主动作为,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全村在巩固提升核桃、畜牧业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农民增收为目标,引进3家龙头企业,成立了2个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种植中草药2000余亩,其中:重楼200余亩,村民正逐年获得产出效益。
红木寨村民杨国民种植重楼6亩,建起了3亩重楼苗圃园,每年销售收入达10多万元。为了让更多的乡亲通过种植重楼增加收入,以赊销待付(投产后付款)的形式,向贫困群众赊销重楼苗4万多株,帮助10余户村民发展重楼种植,增加了收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杨大维在杨国民的帮带下,种植重楼1.5亩、育重楼苗1亩,今年销售重楼(苗)收入2万余元,生活有了新的希望。杨大维说:“重楼还在地里就被客商预定了,还付了订金,咱是攥着订单种植,小马拴在大树上——把稳。”
养殖村里无闲人
时值中午,记者来到镇安镇镇北社区,一连敲几户人家的门,不是老人留守,就是大门紧闭。社区总支书记赵华彩说,眼下正是春耕生产大忙季节,镇北社区没有闲人,村民都到地里收麦子或给烤烟追肥去了。
村民赵双燕和妻子顶着烈日正在垒田埂。小赵是养猪大户,生猪存栏达80多头,每年出栏60多头,创收10多万元。他说:“今年生猪价格大幅下滑,肥猪每公斤出栏价10元左右,今年到4月末,我家出栏的生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1头,收入却大减,亏大了。人挪活,树挪死,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我要养3亩稻田鱼,稻谷收割后再种上3亩萝卜加工成萝卜条,每亩有3000多块钱收入,再在山地上种上3亩牧草饲养上几头肉牛,想方设法增加收入。”
镇北是养殖专业村,全社区生猪存栏达4500余头,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今年生猪市场价格走低,影响了群众收入。为遏制猪贱伤农,社区“两委”和监委主动出击为村民寻找农产品市场,拓宽增收门路,引进玉溪天丽食品有限公司到镇北种植萝卜500亩和配套的干萝卜条加工厂,同时引导村民发展稻田养鱼、种草养畜等产业,全社区稻田养鱼180亩,种植优质牧草200亩,村民正在陆续购进种畜。
“市场真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真想不到生猪价格会跌得这么猛,我都有点手足无措,但是总要面对,不能因噎废食。我准备种上2亩牧草买几头瘦牛短期育肥,这样来钱快一点。”正在整理种草地畦的村民董诗智说。董诗智也是养殖大户,生猪存栏达50多头,生猪价格平稳时钞票赚得爽,眼下也陷入了越卖猪越亏本的窘境。
采访中不少村民说,市场如海潮有涨有落,这些年来农产品价格涨涨跌跌我们已经习惯了。但是,田总得种,日子总得过下去,猪价跌了就养鸡、牛、羊,一句话,堤内损失堤外补,哪样赚钱干哪样,总不能一条道上走到黑,阳光总在风雨后,跨过沟坎是平川。记者欣喜地看到,广大农民的市场意识成熟了。
评论
热门评论
{{ value.nickname }}
回复{{ value.parent.nick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