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是沧源佤族自治县佤族村民以前居住的茅草屋(资料照片);下图是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董镇刀董村四组一户村民的新居(3月23日摄)。近年来,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在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积极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截至2017年底,已有1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搬入新居。同时,着力推进产业扶贫,采取“公司+村委会+基地+贫困户”模式,因地制宜制定和落实产业扶贫计划,大力发展集体经济。2017年,该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401万元。新华社记者 井辉辉 摄
沧源佤族自治县新修的公路(3月22日无人机拍摄)。近年来,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在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积极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截至2017年底,已有1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搬入新居。同时,着力推进产业扶贫,采取“公司+村委会+基地+贫困户”模式,因地制宜制定和落实产业扶贫计划,大力发展集体经济。2017年,该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401万元。新华社记者 唐颢宸 摄
上图是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董镇刀董村四组搬迁前的房屋(资料照片);下图是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董镇刀董村四组新貌(3月23日摄)。近年来,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在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积极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截至2017年底,已有1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搬入新居。同时,着力推进产业扶贫,采取“公司+村委会+基地+贫困户”模式,因地制宜制定和落实产业扶贫计划,大力发展集体经济。2017年,该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401万元。新华社记者 井辉辉 摄
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董镇芒摆村村民在生态茶园采茶(3月23日摄)。近年来,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在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积极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截至2017年底,已有1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搬入新居。同时,着力推进产业扶贫,采取“公司+村委会+基地+贫困户”模式,因地制宜制定和落实产业扶贫计划,大力发展集体经济。2017年,该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401万元。新华社记者 唐颢宸 摄
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董镇刀董村村民肖明亮在给饲养的土鸡喂食(3月23日摄)。近年来,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在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积极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截至2017年底,已有1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搬入新居。同时,着力推进产业扶贫,采取“公司+村委会+基地+贫困户”模式,因地制宜制定和落实产业扶贫计划,大力发展集体经济。2017年,该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401万元。新华社记者 井辉辉 摄
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董镇刀董村村民田泥保(中)与妻子鲍叶惹(右)在采摘木耳(3月23日摄)。近年来,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在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积极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截至2017年底,已有1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搬入新居。同时,着力推进产业扶贫,采取“公司+村委会+基地+贫困户”模式,因地制宜制定和落实产业扶贫计划,大力发展集体经济。2017年,该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401万元。新华社记者 井辉辉 摄
沧源佤族自治县糯良乡光荣新村村民李丽在制作佤族织锦(3月22日摄)。近年来,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在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积极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截至2017年底,已有1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搬入新居。同时,着力推进产业扶贫,采取“公司+村委会+基地+贫困户”模式,因地制宜制定和落实产业扶贫计划,大力发展集体经济。2017年,该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401万元。
评论
热门评论
{{ value.nickname }}
回复{{ value.parent.nick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