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三月,走进被誉为世界滇红之乡、中国核桃之乡的凤庆县,漫山遍野的茶叶和核桃吐绿报春。如何打好茶叶、核桃这两张“绿色产业牌”,实现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农民群众持续增收?凤庆县一直在努力。
凤庆是滇红茶的诞生地,几十年来,历届县委、政府一直把发展茶产业作为全县重要产业。尤其在贫困乡镇和贫困村,通过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来推进茶产业发展,茶农通过鲜叶销售、茶园流转、务工收入、入股分红多种途径增加收入,茶农看到脱贫的希望,增强了致富的信心。相对于过去种植粮食来说,形成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格局,种植茶叶亩收入3000元,比种植粮食已经有了很大提升。收购价格一直稳定的茶产业,通过充足的阳光、土壤、水分哺育出来的茶叶,品质一直居于同行业之首,每亩毛收入3000元的价格却算不上很高,还真正不能实现“一方产业带富一方群众”。如何提质增效,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难题。
“关键在于做大品牌,开拓凤庆红茶的国际市场。”云南滇红集团副总裁沈平说,就滇红集团主产的“红绿”两大主题产品来说,绿茶更受国内青睐,红茶是国际茶业市场的主流产品,价格更是国内的三倍左右。 “要提升产品附加值,就要开拓国际市场,但开拓国际市场,前提是确保产品品质。”沈平表示,欧美国家茶叶检验标准相对更为严格,但分散种植的农户,仍然存在追求眼前利益,缺乏长远树立品牌的意识。在凤庆县凤山镇安石村,几年前就曾有农户偷偷使用农药的情况。“为了确保我们村茶叶质量,当年这个村民小组的所有茶叶我们都没有收购。”安石村党总支书记陈维菊表示,目前村民都加入了合作社,通过合作社与公司签订订单,形成相互监督机制,通过“合作社+公司+农户”实现了茶叶品质提升。
“一手抓茶叶、一手抓核桃产业发展,实现两大产业双丰收同致富。”凤庆县全面推进“茶叶+核桃”的发展模式。但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出现产业争地、相互制约的矛盾,加之,群众缺少产业管理理念,让产业自行发展,核桃树株行距间过密,制约着两大产业的长足发展。
凤庆县种植核桃历史悠久,至今仍然保留上百年的古核桃树。随着退耕还林的有序推进,目前,全县已种植核桃170万亩,种植规模不小的核桃价格却已有下滑势头。“以青核桃包为例,前年每公斤6元、去年4元,今年才3元多,并且家里核桃还不怎么结。”安石村村民杨国寿说。
“凤庆县今年的核桃价格相对国际市场来说已经比较高了,而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稳步推进,核桃产业成了脱贫攻坚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以后几年内核桃产量将会成倍增长,有可能出现核桃市场价格逐步走低现象。”临沧庆丰核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绍林说,凤庆县已经启动核桃提质增效措施,出台具体方案,召开现场培训会,有序推进除草、施肥、修枝、涂白、防病虫害、移密补稀等各项工作。
“在算清核桃种植账过程中,不仅要算核桃本身销售的收入,还要算清核桃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账。核桃作为‘懒庄稼’,种植核桃管护成本不高、解放农村劳动力,核桃种植户可以省出半年左右时间外出务工增加收入,也可以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业,利用凤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开发以核桃仁煮乌骨鸡、青核桃仁炒猪里脊肉等核桃宴,组织体验各种核桃文化活动,带动核桃产业向纵深发展。” 李绍林说。
“种植规模大、价格下行未必全是坏事,也为下一步核桃产业链的延伸提供机会,现在一斤核桃油上百元,虽然价格有点高,但核桃油里富含亚麻酸、亚油酸、叶酸、角鲨烯及脂多糖和多种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云南紫江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核桃油加工已成为带动核桃产业提质增效的助推器。
评论
热门评论
{{ value.nickname }}
回复{{ value.parent.nick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