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州介绍
临沧,有着灿烂无比的民族文化和神奇的古代文明。临沧是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是世界种茶的原生地之一,有500余年的种茶制茶历史。全区茶叶面积达65万亩,年产量达2万多吨,面积和产量均为云南第一。
历史变迁
朝代更替
先秦—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民国—中华人名共和国
名称演变
先秦
傣族古国“勐达光”(汉译“哀牢国”)属地。
汉朝
属永昌郡。
三国魏晋南北朝
西晋将永昌郡治南移永寿县
隋唐
属永昌节度。
宋朝
大蒙古国招抚澜沧江以西各类土目、置金齿等处安抚司;今临沧境属金齿等处安抚司;金齿等处安抚司东路安抚使辖地置镇康茫施柔远等路宣抚司下设镇康、茫施、柔远等路,今临沧境属镇康路;析镇康路南部设孟定路;今临沧境南部属孟定路、北部属镇康路;“勐卯”(瑞丽江河谷盆地)傣族土目兼并周边地区、建立“勐卯弄”(汉译“麓川国”),“勐卯弄”向东扩张占领镇康、孟定等路,今临沧境属“勐卯弄”。
元朝
元朝设谋粘路,隶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今临沧境西部属“勐卯弄”(麓川国)、东部属谋粘路与大理路顺宁府。“勐卯弄”(麓川国)其地置平缅宣慰司,今临沧境属平缅宣慰司。
时间 名称、区域变更
公元1382年 其地分设景东州、威远州、顺宁州等行政区
公元1384年 设置麓川平缅宣慰司,今临沧境东北部(凤庆县)属顺宁府,东部(云县、临翔区)属景东府,西部与南部(永德县、镇康县、耿马县、沧源县、双江县)属麓川平缅宣慰司。
公元1388年 麓川平缅宣慰司,今临沧境属麓川平缅宣慰司
公元1399年 析麓川地复设景东府、顺宁府
公元1400年以后 析麓川地分设各类土司、土府、土州
公元1402年 析麓川地设孟定府(耿马、沧源等地)
公元1403年 析麓川地设大侯长官司(今云县)
公元1409年 湾甸御夷州分出镇康御夷州(镇康、永德等地)
公元1430年 “勐缅”、“勐梳”等地独立出来设置勐缅长官司(今临翔区)
公元1439年 今临沧境属“勐卯弄”(麓川国)
公元1527年 木邦宣慰司(今缅甸掸邦)兼并孟定府
公元1585年 明朝复设孟定府,孟定府之下增设耿马安抚司(辖今耿马县东部、沧源县、双江县)
公元1597年 大候州由直隶州降为散州,更名为云州,改属顺宁府;同年,勐缅长官司也改属顺宁府
公元1659年 镇康州由直隶州降为散州,改属永昌军民府
公元1660年 耿马安抚司由孟定府(土府)划归永昌军民府。
公元1662年 清朝改前朝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为十八行省,下设道、府(直隶州、直隶厅)、县(散州、散厅)三级行政区
公元1670年 云南西部设永昌守备道(后改迤西道)
公元1747年 裁猛缅长官司置缅宁厅
公元1764年 耿马宣抚司(原耿马安抚司升级)由永昌府划归顺宁府
公元1770年 顺宁府直辖地设顺宁县
公元1891年 耿马宣抚司所辖的猛角、猛董划归镇边厅(直隶厅)
公元1908年 镇康州改土归流设委员
公元1910年 镇康委员改为永康州
民国
时间 名称、区域变更
公元1913年 民国政府裁府、县一级行政区直接隶属道,顺宁府、永昌府被裁,永康州改为镇康县,云州改为云县,缅宁厅改为缅宁县,均隶属迤西道
公元1930年 缅宁县四排山县佐(含四排山区和勐勐坝区)、澜沧县上改心县佐(上改心山区)合并为双江县
公元1937年 析澜沧县所属的勐角、勐董、大蛮海、岩帅等土官地设沧源设治局
公元1942年 耿马宣抚司地设耿马设治局;到解放前,今临沧境有顺宁县、云县、缅宁县、镇康县、双江县、沧源设治局、耿马设治局等5县21设治局。